產銷兩旺,國產電子氣持續突破,“民族氣體”崛起正當時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制裁事件頻發,國際環境不確定性愈加明顯。半導體作為國內長期有“卡脖子”困擾的重點行業,產業鏈內各方也在增加自給率方面發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晶圓廠商開啟新一輪擴產,半導體制造材料需求高漲,一批突破技術壁壘的國內材料生產商展現出較大發展潛力,受到市場關注。
半導體制造材料需求旺盛
半導體產業方興未艾。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IA)8月2日消息,2022年二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到1525億美元,同比增長13.3%,環比增長0.5%。此外,IDC預估,2022年全球半導體營收預計將達6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國內方面,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華潤微、士蘭微均已開始加速12英寸廠的擴產。中金公司認為,國內晶圓廠擴產計劃較為明確,有望保持增長勢頭。
在主要原材料中,電子氣體被譽為半導體制造的“血液”。資料顯示,電子氣體是工業氣體中成長性最強的品種,其在半導體生產過程中使用量大、應用范圍廣,是半導體生產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原材料,但我國電子氣體受制于人的局面十分嚴重。據東吳證券研報,2018年,空氣化工等海外巨頭控制了88%的國內電子氣體市場份額。
但同時,國內行業整體景氣度持續,電子氣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根據中國半導體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電子特氣市場174億元,同比增速31%。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增至200億元。電子特氣即為電子氣體的種類之一,此外電子大宗氣體也屬于電子氣體范疇。
事實上,電子氣體國產化率較低的情況,仍然和技術壁壘密切相關。據研報,電子特氣包括超純氨、氫氣、高純氧化亞氮等主要產品,具體應用在化學氣相沉積(CVD)、離子注入、光刻、擴散、刻蝕和摻雜等半導體制造的多個環節;同時,特種氣體具有生產工藝難度大、品類多但單一產品用量少、產品單價高且客戶價格敏感度相對不強等特點,客戶對氣體的純度、精度等方面也有著復雜要求。
電子大宗氣體方面,該類氣體主要用于環境氣、保護氣、載體等,具體包括氮氣、氧氣、氬氣、二氧化碳等產品。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和電子特氣相比,電子大宗氣體在需求量上和電氣特氣相當,但由于細分行業壁壘更高,目前國產化率更低。而這一情況和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電子大宗氣體純度要求通常比電子特種氣體更高,通常需達到連續穩定的9N純度(99.9999999%);另一方面,在供氣模式上,電子大宗氣體需要在客戶的現場制氣,對氣體企業的供氣方案設計、設備選型安裝及穩定運營能力等要求較高。特氣匯流排
實現行業突破,公司名列前茅
好消息是,近年國內廠商抓住機遇,不斷進行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型升級,電子氣體的自給率正不斷提高。
在電子特氣領域,目前多家公司均已有特色產品。東吳證券研報顯示,相比于外資氣體公司,我國電子氣體生產企業由于技術及資金實力較為有限,各家公司根據自己擅長的技術領域進行針對性產品研發,使得我國氣體企業分別在某些細分產品領域占據優勢。金宏氣體(688106.SH)、華特氣體(688268.SH)、昊華科技(600378.SH)、南大光電(300346.SZ)、雅克科技(002409.SZ)等國內知名特氣公司的營收規模及特氣規模均有一定比例的增幅。
電子大宗氣方面,由于壁壘較高,大部分市場份額仍由外資巨頭掌控,目前僅極少數國內企業得以突破,金宏氣體更是在該領域拿下訂單的上市公司,金宏氣體也因此在行業中名列前茅。
據金宏氣體年報等公告內容,公司在2021年11月與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簽訂供應合同,實現電子大宗氣體零的突破,據披露,該合作協議總金額12億元,目前該訂單已正式供氣;2022年2月和5月,公司與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簽訂供應合同、中標廣東光大電子大宗氣訂單。由于電子大宗氣體一般合約周期較長,這意味著相關訂單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幫助企業打造穩定的營收基本盤。
從零到一的突破背后是公司長久以來的積累成果。有行業內人士表示:“電子大宗氣體是一個非常復合的業務,從商務、風控、建設到運營環節,都需要有專業扎實的團隊,金宏氣體服務半導體客戶,不僅意在提供一些電子特氣產品,更加要為客戶提供包括電子特種氣體、電子大宗氣體、氣體運維管理服務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為此提前規劃了電子大宗氣體業務相關的資源能力,吸納了業內稀缺的電子大宗氣優秀人才。”
其次,上述人士表示,電子大宗氣體要求現場制氣、對純度要求高,公司在大宗氣現場制氣領域已經有十多年經驗,早在2014年已開始突破超純氨等超高純氣體,另外,金宏氣體已有多個TGM(Total Gas Management)服務案例,這為電子大宗氣體的穩定運營提供了相關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據披露,金宏氣體于8月9日與戰略客戶“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TGM(全面氣體管理)服務合同,在原有電子特種氣體供應合作的基礎上,為其提供系統運營、質量管理、日常作業、現場管理等方面的氣體管理服務;該訂單系公司TGM業務中首個IC半導體客戶案例,對增加IC客戶粘性、協同電子氣業務開拓具有重要意義。公司方面表示,此后公司能從電子特種氣體、電子大宗氣體、TGM多維度更全面地為IC半導體客戶提供氣體解決方案,進一步彰顯綜合性氣體公司的優勢。
目前,金宏氣體的TGM服務案例已全面覆蓋了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光伏半導體產業、液晶面板半導體產業、LED半導體產業等主要應用領域。
“金宏氣體定位于一家綜合型氣體公司,這一定位和電子大宗氣業務所需的能力和資源相匹配,因為公司在各個領域均有不錯的業績,所以在承接電子大宗氣這樣的復合業務時也較順利,這樣公司才能很好地突破第一單。而一旦突破了第一單、開始正常供氣,有了背書之后,后面的訂單會相對容易。”有接近金宏氣體的分析人士如是指出。
“民族氣體”未來可期
據了解,目前金宏氣體、雅克科技等公司生產的氣體產品采用了自主品牌而非貼牌的模式銷售,這一模式使得毛利率水平較高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
在時代發展機遇下,國內氣體企業在研發和資本開支方面也持續投入。國泰君安研報顯示,2017年,金宏氣體、華特氣體等八家中國大陸氣體企業的平均資本開支占總營收比例為10.2%,此后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21年平均資本開支占比達24.3%,超過了美國空氣化工、法國液化空氣、德國林德集團和日本大陽日酸四大巨頭,產能擴張意愿強烈。
研發方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指出,電子特氣下游客戶更希望能在一家供應商完成多種產品的采購,這對氣體公司所覆蓋的產品種類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國產氣體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以豐富氣體品類。以金宏氣體為例,研報顯示,金宏氣體可生產銷售超100種氣體,目前在研電子特氣項目21項,9項技術可達到國際先進/領先水平,例如電路用電子級正硅酸乙酯(TEOS)已成功試產,打破了進口制約。
從研發支出金額來看,2016年到2021年金宏氣體華特氣體、凱美特氣(002549.SZ)三家氣體企業研發支出金額逐年增長,2021年金宏氣體研發支出0.70億元,處于相對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子氣體只是國內氣體企業業務的一部分。研報顯示,特種氣體在半導體行業以外的液晶面板、LED、光伏、生物醫藥、新能源、光纖光纜、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領域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純度要求更低的大宗氣體在鋼鐵、冶金等傳統行業用量也較大。
雖然目前,公司并未發布2022年中報,但據今年一季報顯示,金宏氣體實現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26.51%,凈利潤3883.55萬元,同比增長0.77%,基本每股收益為0.08元。
對于未來發展,此前,金宏氣體曾透露,“十四五期間”,公司堅持縱橫發展戰略:縱向開發,橫向布局,以科技為主導,定位于綜合氣體服務商,為客戶提供創新和可持續的氣體解決方案。公司不斷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引進人才,優化產品結構,強化自身品牌優勢,在深耕華東市場的同時,通過新建和收購整合等方式,有計劃地向全國擴張,提高市場占有率,成為氣體行業的領跑者。
文章來源:銀柿財經|劉競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