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為氣體設備安全保駕護航
9月10~11日,由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氣體設備、技術及應用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行業內的多家大型氣體公司集中展示了他們在氣體充裝設備、檢測、純化、供氣、閥門配件等方面的技術裝備和應用成果。
在同期舉辦的中國氣體協會消防氣體及工程分會成立大會上,與會代表和專家一致認為,氣體設備安全對于氣體行業發展尤為重要。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術的出現,為氣體行業安全有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安全問題需重視
展會開幕式上,全國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黃強華強調,全球氣體行業的迅速發展極大帶動了氣瓶行業的發展。氣瓶逐漸向安全性能好、壓力高、重量輕、內表面潔凈度高、運輸成本低的趨勢發展。同時,工業氣體的運輸方式也逐漸向著低溫液體和組成液體化轉變。因此,作為氣體儲運的包裝容器,氣體儲運設備的安全對于氣體行業的安全發展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我國消防氣體及工程領域中,因消防氣瓶管理、使用和運輸不當造成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中國氣體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洑春干建議,行業要不斷完善消防氣瓶安全管理相關標準法規,完善消防氣瓶、消防氣瓶瓶閥及相關產品安全注冊,推進消防氣瓶運輸普通貨車化,建立消防氣瓶檢驗、充裝、運輸及使用平臺,助力行業安全可持續發展。同時,氣體行業還要不斷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打造行業知名品牌,優化產業布局,加強安全管理,促進行業本質安全。
黃強華認為,行業與企業等之間要進一步加強技術交流和合作,以安全標準化為手段,進一步提升氣體儲運的安全狀況和氣體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行業企業應在保證產品質量和使用安全的基礎上,守住行業底線,加強行業內技術交流,發展配套支撐產業,共同攻克行業共性技術難題。
氣瓶質量可追溯
江蘇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志鋒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氣體行業面臨著三大問題。一是鋼瓶不合格。氣瓶質量不符合消防要求,無法及時發現問題。二是氣體不合格。如藥劑以次充好,藥劑含水量高,易發生電化學反應,容易腐蝕瓶體。三是存儲不科學。消防氣瓶運輸、檢測、充裝過程中,環境潮濕、露天、陽光直射,氣瓶及其組件容易出現質量和安全問題。
“我國已出臺的《氣瓶安全監察規程》《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氣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通知》等文件,均要求相關企業要從技術上保證氣瓶數據不可篡改和防止數據毀損,采用區塊鏈等技術推動監管創新,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史志鋒介紹說,“目前我們正在開發可信區塊鏈消防氣瓶公示系統。該系統可作為存證平臺,倒逼生產企業落實安全責任,完整上傳真實信息,減輕監管壓力。”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通過各類物聯網設備自動控制充裝流程,通過壓力、重量、溫度等參數結合控制閥,實現對充裝全流程的智能化數據采集和控制,不合格鋼瓶、不合格氣體自動提示。
智能設備露頭角
展會上,記者看到智能化氣體充裝設備琳瑯滿目,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詢問。走到四川新途流體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展臺前,氣瓶自動充裝系統映入眼簾。
據介紹,該系統具有自動計算、安全檢測、連鎖控制、故障自診斷、自動判斷等功能,可以充裝包括高純氣在內的單質氣體以及各類混合氣,能夠同時充裝幾十瓶,僅需一人就可完成全部的充裝值守任務,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成本。據測算,通過使用該系統,企業運營成本降低35%,泵使用壽命延長30%,生產效率提升25%,人工效率提升50%,配送效率提升35%,質量合格率100%。
濟寧協力特種氣體有限公司采用稱重法標準氣體全自動智能配制裝置,實現了配制過程人機完全分離,全過程自動進行,操作簡單便捷,配制結果準確可靠,最小可配制ppb級別標準氣,外加裝防爆外殼保障安全。在鋼瓶烘干方面,該公司研發了鋼瓶自動烘干設備,采用節能效果和加熱效果好的電磁加熱技術與穩定可靠的PLC自動化控制方案,可自動對鋼瓶進行烘干、抽真空、置換、墊氣處理,每批只需2.5小時,每瓶只需電量2千瓦時,可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減少能耗。
杭氧展示的“杭氧小儲寶”具有1立方米、3立方米和5立方米三種尺寸,專門用于氣體用量少、場地規劃有限的企業。該設備不僅可滿足快速充裝氣體要求,而且保溫功能極佳,可極大減少氣體損失。該設備還具備智能液位警報系統,防止氣體用完,方便客戶管理氣體余量。
作者:耿明月 來源:中國化工報